四川省统计局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9月2日
 
2021年,四川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保持平稳增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全国排名提升1个位次,为我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2021年,全省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214.5亿元[1],比上年增加159.2亿元,增长15.1%,总量排全国第7位;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2]之比)为2.26%,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投入强度排全国第11位,较上年提升1个位次。按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59.9万元,比上年增加4.3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全省基础研究经费58.1亿元,比上年下降2.5%;应用研究经费211.5 亿元,增长46.9%;试验发展经费944.9亿元,增长10.9%。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4.8%、17.4%和77.8%。
 
分活动主体看,各类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6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471.8 亿元,增长13.3%;高等学校经费支出95.5亿元,增长12.1%。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52.3%、38.8%和7.9%。
 
分产业部门看,高技术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02.1亿元,投入强度(与营业收入之比)为1.77%,比上年提升0.03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20亿元的行业大类有8个,这8个行业的经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比重为67.9%(详见附表1)。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20亿元的市有7个,分别为成都、泸州、德阳、绵阳、乐山、南充、宜宾。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市有3个,分别是绵阳、德阳和成都(详见附表2)。
 
注:
[1]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据。
 
附表1 2021年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情况
| 行业 | R&D经费 (亿元) | R&D经费投入强度 (%) | 
|   合计 | 480.2 | 0.89 | 
|     采矿业 | 23.1 | 0.88 |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2.7 | 0.61 |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5.7 | 0.64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1.2 | 0.35 |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0.4 | 0.23 |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0.6 | 0.15 | 
|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12.4 | 3.82 | 
|     制造业 | 446.8 | 0.93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3.4 | 0.47 | 
|       食品制造业 | 3.8 | 0.3 |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9.6 | 0.23 | 
|       烟草制品业 | 0.4 | 0.11 | 
|       纺织业 | 2.1 | 0.32 |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1.2 | 0.42 |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0.6 | 0.29 |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1.2 | 0.39 | 
|       家具制造业 | 4.0 | 0.86 |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2.2 | 0.36 |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2.0 | 0.47 |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0.3 | 0.22 |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2.9 | 0.27 |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23.0 | 0.73 | 
|       医药制造业 | 48.5 | 3.12 |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5.4 | 1.35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9.3 | 0.91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4.5 | 0.29 |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5.1 | 0.5 |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5.3 | 0.38 | 
|       金属制品业 | 16.3 | 0.82 |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29.1 | 1.69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21.5 | 1.73 | 
|       汽车制造业 | 24.1 | 0.98 |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29.6 | 2.55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36.5 | 1.7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13.7 | 1.37 |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7.6 | 2.61 | 
|       其他制造业 | 2.3 | 2.57 |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0.4 | 0.21 |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0.6 | 0.97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0.3 | 0.28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9.0 | 0.33 |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1.0 | 0.15 |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0.4 | 0.12 | 
 
附表2  2021年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情况
| 地  区 | R&D经费(亿元) | 投入强度(%) | 
| 全  省 | 1214.5 | 2.26 | 
| 成  都 | 631.9 | 3.17 | 
| 自  贡 | 16.9 | 1.05 | 
| 攀枝花 | 18.3 | 1.62 | 
| 泸  州 | 24.5 | 1.02 | 
| 德  阳 | 87.7 | 3.30 | 
| 绵  阳 | 239.5 | 7.15 | 
| 广  元 | 7.8 | 0.70 | 
| 遂  宁 | 15.1 | 0.99 | 
| 内  江 | 16.2 | 1.01 | 
| 乐  山 | 22.6 | 1.03 | 
| 南  充 | 23.8 | 0.91 | 
| 眉  山 | 15.5 | 1.00 | 
| 宜  宾 | 44.2 | 1.40 | 
| 广  安 | 7.6 | 0.54 | 
| 达  州 | 17.1 | 0.73 | 
| 雅  安 | 10.0 | 1.19 | 
| 巴  中 | 2.5 | 0.34 | 
| 资  阳 | 4.8 | 0.54 | 
| 阿  坝 | 1.5 | 0.32 | 
| 甘  孜 | 0.6 | 0.14 | 
| 凉  山 | 6.5 | 0.34 | 
 
附注:
1.主要指标解释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 指报告期为实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而实际发生的全部经费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R&D)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种类型。国际上通常采用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基础研究 指一种不预设任何特定应用或使用目的的实验性或理论性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获得(已发生)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新知识。
应用研究 指为获取新知识,达到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而开展的初始性研究。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的可能用途,或确定实现特定和预定目标的新方法。
试验发展 指利用从科学研究、实际经验中获取的知识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知识,开发新的产品、工艺或改进现有产品、工艺而进行的系统性研究。
 
2.统计范围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统计范围为全社会有R&D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具体包括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以及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的企事业单位等。
 
3.调查方法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调查方法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特、一级建筑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政府属独立法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等单位)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其他非企业法人单位,高等学校及附属医院采用全面调查取得;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采用抽样调查推算取得;科研育种相关企业和未在科技、教育部门统计范围内的三级甲等医院采用重点调查取得;其他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使用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资料推算等方法取得。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