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统计局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2018年11月2日
2017年,四川省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较快增长,投入强度保持稳定。 全省共投入R&D经费637.8亿元,比上年增加76.4亿元,增长13.6%,增速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总量排全国第8位;投入强度(R&D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2%,与上年持平,投入强度排全国第13位。
分活动类型看,全省基础研究经费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应用研究经费87.3亿元,增长23.0%;试验发展经费513.6亿元,增长11.8%。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5.8%、13.7%和80.5%。
分活动主体看,各类企业投入R&D经费355.9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政府属研究机构投入R&D经费222.1亿元,增长1.7%;高等学校投入R&D经费55.8亿元,增长16.7%。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R&D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55.8%、34.7%和8.7%。
分产业部门看,高技术制造业R&D经费110.8亿元,投入强度(R&D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1.6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中,投入R&D经费超过10亿元的行业大类有10个,这10个行业的R&D经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79%;投入强度超过1%的行业大类有11个(分行业情况详见附表1)。
分地区看,R&D经费投入超过10亿元的地区有6个,分别为成都、绵阳、德阳、宜宾、攀枝花和乐山,这6个地区的R&D经费占全省R&D经费总量的比重为89%。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区有绵阳、德阳和成都3个地区(分地区情况详见附表2)。
附表1
2017年全省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
| 行业 | R&D经费(万元) | 投入强度(%) | 
| 合计 | 3010846.4 | 0.72 | 
| 采矿业 | 99495.6 | 0.42 |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13206.2 | 0.20 |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46516.8 | 0.85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3028.8 | 0.07 |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4479.2 | 0.23 |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5746.6 | 0.19 | 
| 开采辅助活动 | 26518.0 | 0.96 | 
| 制造业 | 2896890.4 | 0.78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49761.4 | 0.19 | 
| 食品制造业 | 28298.5 | 0.25 |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171467.9 | 0.58 | 
| 烟草制品业 | 988.5 | 0.05 | 
| 纺织业 | 20343.6 | 0.23 |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2384.2 | 0.09 |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2680.1 | 0.09 |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2563.1 | 0.07 | 
| 家具制造业 | 9544.7 | 0.16 |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16882.4 | 0.35 |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10033.0 | 0.23 |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733.4 | 0.05 | 
|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 2273.7 | 0.03 |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237787.1 | 0.96 | 
| 医药制造业 | 218208.4 | 1.61 |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33302.9 | 1.27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50846.0 | 0.50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74261.2 | 0.24 |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225458.1 | 0.97 |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81071.8 | 1.16 | 
| 金属制品业 | 73394.3 | 0.64 |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207871.6 | 1.05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40345.5 | 1.13 | 
| 汽车制造业 | 163130.7 | 0.56 |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159995.7 | 2.29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76999.5 | 1.20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676134.1 | 1.46 |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32241.5 | 2.40 | 
| 其他制造业 | 19228.7 | 1.90 |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4396.8 | 0.25 |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4262.0 | 2.18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4460.4 | 0.06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11673.9 | 0.06 |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2114.8 | 0.06 |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671.7 | 0.04 | 
注:本表投入强度为研发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附表2
2017年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
| 地 区 | R&D经费(亿元) | 投入强度(%) | 
| 成都市 | 331.3 | 2.39 | 
| 自贡市 | 9.6 | 0.73 | 
| 攀枝花市 | 13.1 | 1.14 | 
| 泸州市 | 9.7 | 0.61 | 
| 德阳市 | 52.8 | 2.69 | 
| 绵阳市 | 135.6 | 6.54 | 
| 广元市 | 3.4 | 0.46 | 
| 遂宁市 | 5.8 | 0.51 | 
| 内江市 | 7.1 | 0.54 | 
| 乐山市 | 12.8 | 0.85 | 
| 南充市 | 8.7 | 0.48 | 
| 眉山市 | 4.3 | 0.36 | 
| 宜宾市 | 21.9 | 1.18 | 
| 广安市 | 2.3 | 0.19 | 
| 达州市 | 6.1 | 0.38 | 
| 雅安市 | 5.7 | 0.94 | 
| 巴中市 | 1.5 | 0.24 | 
| 资阳市 | 1.6 | 0.16 | 
| 阿坝州 | 0.5 | 0.15 | 
| 甘孜州 | 0.3 | 0.11 | 
| 凉山州 | 3.9 | 0.26 | 
注:本表投入强度为研发经费与GDP之比。
附注:
1.主要指标解释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 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
基础研究 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展、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应用研究 指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应用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
试验发展 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2.统计范围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统计范围为全社会有R&D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具体包括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以及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的企事业单位。
3.调查方法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调查方法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特、一级建筑业企业,大中型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采用全面调查取得。其他行业的企事业单位采用重点调查以及使用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资料推算等方法取得。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范围是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