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绵阳市安州区局推动以“三调”成果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发布日期:2025-06-05 来源: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体: 分享到:

绵阳市安州区自然资源局采取四举措,不断丰富“三调”成果,积极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开展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通过合理途径选择专业过硬的第三方技术单位,在“三调”统一时点调查成果基础上,利用最新卫星遥感影像,每年年末对当年国土变更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次年6月将最终成果上报至自然资源部进行审核,以更新“三调”数据库,保障国土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和准确性。“三调”工作结束至今已开展5次更新调查,累计投入资金399.2万元。

落实自然资源综合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耕地动态变化信息。以最新变更调查成果为底图,参考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以双月为周期,以“天府调查云”为调查工具,调查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湿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地类变化情况,通过对各类自然资源动态变化的实时跟踪和记录,及时发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三调”以来已投入资金124.64‬万元,累计监测举证图12216‬个,监测面积55303.12亩。

实施城镇国土空间监测,提升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底图,在年度城镇国土空间监测成果基础上,利用三维实景技术,掌握自然资源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类型、面积、范围、分布和变化等情况,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提供支撑。“三调”以来已投入资金71.1万元。

加强“三调”成果共享应用,提升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将“三调”成果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相关专项规划的统一基数、统一底图,通过建立分析数据成果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类空间数据的统一管理、分析、共享服务等;形成面向自然资源系统内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不同层级的成果序列,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应用,全力服务于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目前,“三调”及其变更成果已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耕地保护、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卫片执法等各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以及水利、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多领域。“三调”及其变更成果至今已面向各领域拷贝数据220份。

责任编辑:李雪蕊
[上一篇]:
[下一篇]:
绵阳市安州区局推动以“三调”成果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发布时间:2025-06-05 来源: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绵阳市安州区自然资源局采取四举措,不断丰富“三调”成果,积极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开展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通过合理途径选择专业过硬的第三方技术单位,在“三调”统一时点调查成果基础上,利用最新卫星遥感影像,每年年末对当年国土变更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次年6月将最终成果上报至自然资源部进行审核,以更新“三调”数据库,保障国土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和准确性。“三调”工作结束至今已开展5次更新调查,累计投入资金399.2万元。

落实自然资源综合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耕地动态变化信息。以最新变更调查成果为底图,参考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以双月为周期,以“天府调查云”为调查工具,调查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湿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地类变化情况,通过对各类自然资源动态变化的实时跟踪和记录,及时发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三调”以来已投入资金124.64‬万元,累计监测举证图12216‬个,监测面积55303.12亩。

实施城镇国土空间监测,提升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底图,在年度城镇国土空间监测成果基础上,利用三维实景技术,掌握自然资源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类型、面积、范围、分布和变化等情况,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提供支撑。“三调”以来已投入资金71.1万元。

加强“三调”成果共享应用,提升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将“三调”成果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相关专项规划的统一基数、统一底图,通过建立分析数据成果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类空间数据的统一管理、分析、共享服务等;形成面向自然资源系统内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不同层级的成果序列,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应用,全力服务于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目前,“三调”及其变更成果已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耕地保护、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卫片执法等各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以及水利、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多领域。“三调”及其变更成果至今已面向各领域拷贝数据220份。

  •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 主办单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
  • 内容维护: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宣传教育中心
  •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