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资中县局念好“五字诀”打好耕地保护“组合拳”
发布日期:2025-05-13 来源:内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体: 分享到:

资中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创新念好“快、合、实、准、严”五字诀,打出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耕地保护“组合拳”,全力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一是安排部署突出一个“快”字。资中县始终将耕地保护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论述,将其纳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固定议题,每季度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党政“一把手”主动扛起耕地保护政治责任,靠前指挥、亲抓亲管,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严格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常委会、常务会上专题研究耕地保护工作2次,作出相关签批5次;分管领导开展实地调研5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3次,确保耕地保护工作决策部署快速落地、高效推进。

二是布局机制突出一个“合”字。树牢“一盘棋”思想,持续巩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强化与农业农村、水利、公安、法院、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衔接,织密自然资源执法监管防护网。印发《关于全县耕地保护、田长制和撂荒地治理推进情况的通报》,引导各镇立足资源禀赋,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开展耕地保护工作,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工具发布《耕地保护指导手册》《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等微视频,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耕地的保护意识,形成上下开工、横向联动的强大合力,构建协同推进、齐抓共管的资中耕地保护新格局。

三是田长管理突出一个“实”字。全面推行“田长制”,构建县、镇、村三级责任体系,配备田长及网格员1864名,明确各级田长职责分工,县级田长负主体责任,县级副田长负包片责任,镇级田长负直接责任,村级田长负具体责任。完成县级田长制办公室挂牌,并在所有涉耕地镇、村设立田长信息公示牌,实现责任公示全覆盖。同时,制定田长办工作规则、巡查制度、信息制度、督查制度、考核办法等5项配套制度,保障田长制规范运行。目前,全县各级田长、网格员累计通过“巡田APP”开展巡查42.8万余次,上报并妥善处置有效问题线索420条,确保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四是整改措施突出一个“准”字。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与“挖掘新增耕地潜力”双轮驱动模式。针对督察反馈问题,深入分析成因,分类施策,精准运用“完善用地手续、进出平衡、原地恢复”三种整改方式,确保整改工作科学高效。同时,积极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主动对接上级部门,加快项目验收进度。近年来,19个督察反馈问题已全部整改销号,整改完成率达100%;同步开展整改“回头看”,重点核查拆除复垦是否反弹、后期管护是否到位,确保整改成效经得起检验。此外,全面梳理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城镇开发边界管控等领域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推动问题整改清零。

五是执法监管突出一个“严”字。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耕地保护巡查网络,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对耕地进行全方位、常态化监测,对发现的违法问题做到迅速到场、严格履职。始终高悬耕保之剑,落实“动土必知、动土必查、动土必管”三项制度,坚决整治违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质量等行为,切实做到法治更严密、监管更严格、问责更严厉。深入开展“大棚房”、违建别墅、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专项整治行动,推动执法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遏制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近年来,全县累计完成卫片执法存量违法图斑整改198个,涉及耕地整改面积336.9亩,耕地整改率达97.85%;2025年已查处土地违法案件5宗,涉及土地面积76.70亩,切实维护了良好的耕地管理秩序。

责任编辑:李雪蕊
[上一篇]:
[下一篇]:
资中县局念好“五字诀”打好耕地保护“组合拳”
发布时间:2025-05-13 来源:内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资中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创新念好“快、合、实、准、严”五字诀,打出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耕地保护“组合拳”,全力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一是安排部署突出一个“快”字。资中县始终将耕地保护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论述,将其纳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固定议题,每季度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党政“一把手”主动扛起耕地保护政治责任,靠前指挥、亲抓亲管,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严格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常委会、常务会上专题研究耕地保护工作2次,作出相关签批5次;分管领导开展实地调研5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3次,确保耕地保护工作决策部署快速落地、高效推进。

二是布局机制突出一个“合”字。树牢“一盘棋”思想,持续巩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强化与农业农村、水利、公安、法院、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衔接,织密自然资源执法监管防护网。印发《关于全县耕地保护、田长制和撂荒地治理推进情况的通报》,引导各镇立足资源禀赋,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开展耕地保护工作,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工具发布《耕地保护指导手册》《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等微视频,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耕地的保护意识,形成上下开工、横向联动的强大合力,构建协同推进、齐抓共管的资中耕地保护新格局。

三是田长管理突出一个“实”字。全面推行“田长制”,构建县、镇、村三级责任体系,配备田长及网格员1864名,明确各级田长职责分工,县级田长负主体责任,县级副田长负包片责任,镇级田长负直接责任,村级田长负具体责任。完成县级田长制办公室挂牌,并在所有涉耕地镇、村设立田长信息公示牌,实现责任公示全覆盖。同时,制定田长办工作规则、巡查制度、信息制度、督查制度、考核办法等5项配套制度,保障田长制规范运行。目前,全县各级田长、网格员累计通过“巡田APP”开展巡查42.8万余次,上报并妥善处置有效问题线索420条,确保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四是整改措施突出一个“准”字。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与“挖掘新增耕地潜力”双轮驱动模式。针对督察反馈问题,深入分析成因,分类施策,精准运用“完善用地手续、进出平衡、原地恢复”三种整改方式,确保整改工作科学高效。同时,积极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主动对接上级部门,加快项目验收进度。近年来,19个督察反馈问题已全部整改销号,整改完成率达100%;同步开展整改“回头看”,重点核查拆除复垦是否反弹、后期管护是否到位,确保整改成效经得起检验。此外,全面梳理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城镇开发边界管控等领域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推动问题整改清零。

五是执法监管突出一个“严”字。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耕地保护巡查网络,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对耕地进行全方位、常态化监测,对发现的违法问题做到迅速到场、严格履职。始终高悬耕保之剑,落实“动土必知、动土必查、动土必管”三项制度,坚决整治违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质量等行为,切实做到法治更严密、监管更严格、问责更严厉。深入开展“大棚房”、违建别墅、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专项整治行动,推动执法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遏制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近年来,全县累计完成卫片执法存量违法图斑整改198个,涉及耕地整改面积336.9亩,耕地整改率达97.85%;2025年已查处土地违法案件5宗,涉及土地面积76.70亩,切实维护了良好的耕地管理秩序。

  •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 主办单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
  • 内容维护: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宣传教育中心
  •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