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四川省乡村地区“通则式”规划管理规定编制指引(试行)》印发以来,自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广泛借鉴先行地区经验,组织乡村规划师力量,积极主动探索研究“通则式”乡村规划管理工作。为加快推动各区(县)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乡村地区“通则式”规划管理规定,针对实际工作中反映的编制阶段是否要制定地块图则、具体条文的细化程度等问题,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自贡市局编制印发了《自贡市乡村地区“通则式”规划管理规定(范本)》。通过“底线管控+分类指导”模式,系统性解决了各区(县)编制乡村规划的技术痛点,并实现三大核心成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是破解技术难题,统一编制标准。范本以《四川省乡村地区“通则式”规划管理规定编制指引》为框架,结合自贡实际,明确了底线管控、村庄建设等核心内容。例如,通过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底线管控区”,统一了管控要求;对村庄建设的建筑风貌、退距标准等提出相应技术标准与指引(如住房用地每人≤40平方米)。
二是提高编制质量,推进编制进度。范本通过提供标准化模板,大幅降低了区(县)编制工作的复杂性和时间成本。文件明确,各区(县)可直接以范本为基础,结合本地实际调整或自主编制,避免了从零开始的资源浪费。例如,范本明确了村民住宅用地面积标准、新建农房选址指引等。这些措施有效压缩了规划编制周期,推动各区(县)快速形成符合自身需求的“通则”,加速全域乡村规划体系的落地进程。
三是强化全域管控,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通过分类管控与动态更新机制,确保乡村规划管理全域覆盖。范本明确各管控区域功能定位与规划管理要求,例如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引导产业用地向村庄建设边界内集中等,实现空间资源精准配置。通过规划许可审批分级管理(直接依据《通则》或编制规划落实方案),为农房建设、产业布局、公服设施等项目提供法定依据。例如,农村公益设施需符合专项规划标准,产业用地需参照负面清单准入,从源头杜绝违规建设。由此,乡村地区规划管理覆盖率达到100%,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空间保障。
本次自贡市局在全省“通则”基础上制定的范本,旨在通过标准化、模块化设计,破解区(县)技术瓶颈,兼顾地方灵活性,切实推动规划效率与管控效能的双重提升。下一步,自贡市局将持续指导区(县)加快制定乡村地区通则式管理规定,为助推全市加快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全覆盖打下良好基础,进一步保障乡村振兴产业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