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河湖管护看四川——成都青白江区界牌村:党建引领聚合力 碧水清流谱新篇

  • 2025年03月21日 16时42分
  • 来源: 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
  • 【字体:
  • 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街道界牌村,面积约2.85平方公里,北靠德阳广汉市,毗邻青白江区凤凰湖,因出土国家一级文物青铜马而闻名。

    近年来,界牌村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通过“党建引领、责任压实、科技赋能、全民参与”提升村容村貌、重塑村庄形态,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水环境治理体系,特别是在治理农村水环境方面,多措并举抓难点、治痛点、疏堵点,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能,被誉为青白江区主城区“后花园”。

    党建引领

    压实责任“强根基”


    界牌村坚持“党建+河长制”深度融合,将河长制工作纳入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形成“村级河长统筹抓、小组组长具体抓、网格员日常巡”的三级责任体系。

    建立“1814”网格队伍架构(1支村委河长队、8支小组中队、14支网格小队),整合村组干部、志愿者等90余人力量,实现河道管护全覆盖。

    多举并措

    精准治理“护清流”

    污水治理,源头管控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界牌村实施户厕新建、改造430余户,建成散居院落生活污水处理点14个,并创新联建“粪污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达标排放”示范点位,解决生活污水直排入沟入河问题。通过提灌站建设和沟渠疏浚工程,保障1000余亩耕地灌溉用水,恢复纺车渠生态功能,促进区域内水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生态修复,景观提升

    以“景区+”“绿道+”模式打造健康文化生态水廊、移民休闲广场等亲水空间,建设1000米滨水绿道,串联农田、林盘与凤凰湖景区,新增水利景观构筑物、景观植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形成“水美乡村”示范带。2023年,界牌村获评“水美幸福村”,成为青白江区乡村振兴与水生态融合发展的典范。

    科技赋能,智慧监管

    引入AI预警系统监控河道异常,联动网格员快速响应处置。同时,运用河长制管理系统实现“巡查—上报—处置—反馈”闭环管理,2024年累计解决河道垃圾、排口污染等问题50余件。

    全民参与

    共治共享“结硕果”

    界牌村通过“积分制+网格化”宣传机制,引导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局外人”到“主人翁”,从上至下形成护水治水合力。

    网格员和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清河行动”,2024年累计开展主题活动6场,解决居民关于河道问题诉求9条。此外,还建立“民情茶馆”“书记说事”等协商平台,推动自家事各自办、网格事大家办、公家事村上办,构建快速解决居民诉求服务链。

    界牌村充分把握水生态环境提升的生态红利,大力发展旅游观光、蔬菜种植,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实施“浅茶拾光”配套设施提升工程,整合“魔芋种植-生产-销售”、“李子采摘”和“橘子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项目,打造田园休闲娱乐、茶道文化、农业研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研学休闲基地,先后荣获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庄”、省级“四好村”、市级“三美示范村”、区级“十佳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未来,界牌村将继续深化“河长制+”,探索“水经济”发展模式。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水美乡村”成为界牌村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基层河湖管护看四川——成都青白江区界牌村:党建引领聚合力 碧水清流谱新篇

  • 2025年03月21日 16时42分
  • 来源: 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
  • 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街道界牌村,面积约2.85平方公里,北靠德阳广汉市,毗邻青白江区凤凰湖,因出土国家一级文物青铜马而闻名。

    近年来,界牌村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通过“党建引领、责任压实、科技赋能、全民参与”提升村容村貌、重塑村庄形态,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水环境治理体系,特别是在治理农村水环境方面,多措并举抓难点、治痛点、疏堵点,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能,被誉为青白江区主城区“后花园”。

    党建引领

    压实责任“强根基”


    界牌村坚持“党建+河长制”深度融合,将河长制工作纳入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形成“村级河长统筹抓、小组组长具体抓、网格员日常巡”的三级责任体系。

    建立“1814”网格队伍架构(1支村委河长队、8支小组中队、14支网格小队),整合村组干部、志愿者等90余人力量,实现河道管护全覆盖。

    多举并措

    精准治理“护清流”

    污水治理,源头管控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界牌村实施户厕新建、改造430余户,建成散居院落生活污水处理点14个,并创新联建“粪污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达标排放”示范点位,解决生活污水直排入沟入河问题。通过提灌站建设和沟渠疏浚工程,保障1000余亩耕地灌溉用水,恢复纺车渠生态功能,促进区域内水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生态修复,景观提升

    以“景区+”“绿道+”模式打造健康文化生态水廊、移民休闲广场等亲水空间,建设1000米滨水绿道,串联农田、林盘与凤凰湖景区,新增水利景观构筑物、景观植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形成“水美乡村”示范带。2023年,界牌村获评“水美幸福村”,成为青白江区乡村振兴与水生态融合发展的典范。

    科技赋能,智慧监管

    引入AI预警系统监控河道异常,联动网格员快速响应处置。同时,运用河长制管理系统实现“巡查—上报—处置—反馈”闭环管理,2024年累计解决河道垃圾、排口污染等问题50余件。

    全民参与

    共治共享“结硕果”

    界牌村通过“积分制+网格化”宣传机制,引导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局外人”到“主人翁”,从上至下形成护水治水合力。

    网格员和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清河行动”,2024年累计开展主题活动6场,解决居民关于河道问题诉求9条。此外,还建立“民情茶馆”“书记说事”等协商平台,推动自家事各自办、网格事大家办、公家事村上办,构建快速解决居民诉求服务链。

    界牌村充分把握水生态环境提升的生态红利,大力发展旅游观光、蔬菜种植,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实施“浅茶拾光”配套设施提升工程,整合“魔芋种植-生产-销售”、“李子采摘”和“橘子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项目,打造田园休闲娱乐、茶道文化、农业研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研学休闲基地,先后荣获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庄”、省级“四好村”、市级“三美示范村”、区级“十佳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未来,界牌村将继续深化“河长制+”,探索“水经济”发展模式。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水美乡村”成为界牌村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
    Baidu
    map